Total Pageviews

Friday 14 August 2015

那些小胃病离癌变有多远?



胃看似强大,什么都能消化掉,但是,胃也是比较脆弱的一个器官,酸甜苦辣都到胃里,胃很容易“受伤”。几乎所有的胃病,特别是胃溃疡和胃癌,都和大家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本期我们就来谈谈与胃癌相关的问题。

Q: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

 A:胃癌在包括我国 , 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的发病率远高于欧美,尤其比美国高得多。其发病率在我国癌症方面能够排到第三到四位,其病死率在临床上排名第一。

Q:胃癌高发,是不是和饮食有关?


A:我们在食用的腌制及烧烤食物中含有的亚硝酸盐、苯丙比是胃癌的一个致病因素。

Q:哪些良性胃病会癌变?

A:良性疾病不外乎就是胃溃疡,多少年之后可能会恶变。包括一些胃的腺瘤,息肉,包括萎缩性胃炎这些有可能经过多年演变变成胃癌。

Q:胃炎是如何转成胃癌的?

A:很多病人都认为,今天是萎缩性胃炎了,过两天一做确实发现是中度的萎缩性胃炎,非常紧张,照这样发展下去没两年不就变胃癌了吗?其实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据研究统计来说,从一般的胃黏膜的炎症发展到胃癌的过程大概是15-20年。

Q: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有什么关系?


A:HP(幽门螺杆菌)也是胃癌的一个致病因素,其对于青少年患胃癌的影响较大,对于成年人影响相对较小。未成年人可能会因为感染HP致癌,而对于成年人,HP与患胃癌关系不大。胃癌发病几率很复杂, HP对于成年人感染胃癌影响相对较小,青少年感染胃癌可能会增加他患胃癌的几率。

Q:怎样尽早发现胃癌?

A:我国胃癌筛查相对于日本韩国比较落后,且发现胃癌多为进展期。相对来说日本胃癌的发病率全世界最高,其胃癌的诊治水平也是全世界最高。胃癌的早期发现主要就是做胃镜。而在我国一般老百姓听到做胃镜就会觉得难受从而排斥胃镜检查,很可能就会因此错过早期胃癌的发现机会。而胃癌的早期表现不典型,主要就是原来规律的胃病变得不规律还有就是觉得胃部隐隐发痛,和上腹的深压痛。这些都需要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才能做到。而且早期胃癌做胃镜活检也很有可能出现假阴性。

Q:什么情况下适合做胃镜?

A:一般年龄很年轻,偶尔出现一两次胃痛,应该说你吃一点药对付一下是可以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做胃镜有点紧张,不愿意做这么一个有创的检查。但是,如果岁数比较大,45岁以上,或者反复发生的胃痛,或者持续发生的胃痛,或者说最近发生变化的胃痛或者胃胀,我们还是建议明确诊断,明确诊断会更好。

Q:胃癌早中晚期怎么来分?

A:早期胃癌仍是在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叫早期癌。超过黏膜下层叫进展期,如果出现转移叫做转移期癌。并未按早中晚来分期,仅分为早期癌,进展期癌及转移期。

Q:胃癌晚期治疗会用到哪些手段?

A:晚期胃癌现在临床上常规来说一般就是手术,放疗,化疗。近几年比较新一点的的就是是采用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2010年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面有一篇介绍曲妥珠单抗加上化疗加和单纯化疗对于治疗转移性胃癌的第一个三期临床实验的文献报道,就是所谓的靶向治疗。



Q:平常如何注意胃部保养?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6.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7.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现在就下载我们 Wellness Lab 健康验中心的手机软件以得到 
更多健康知识及优惠活动吧! 

Download Our Wellness Lab Mobile Apps to get 
more health info and promotion now! 



Available on Google Play Store and Apple Apps Store

更多健康信息及优惠活动请关注我们:Wellness Lab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