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健康生活.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健康生活. Show all posts

Tuesday, 20 August 2019

【纠正】糖尿病9大误区,这些说法不可信!看看你被骗了吗

控制饮食并不是说不吃主食,而是根据自身情况、运动量和血糖水平,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很多病人常常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误区1:没症状就不是糖尿病?

“三多一少”是指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只会有其中一个或两个表现,也有一部分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所以糖尿病的诊断以血糖标准为主,症状表现只是辅助诊断的条件之一。

没症状就不是糖尿病?

误区2:药物治疗不必测血糖?

不进行血糖监测就无从了解血糖水平的高低,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使用磺脲类药物、胰岛素的患者以及老年患者。有的人虽然在应用药物控制但治疗未能奏效,依然会出现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因此,定期监测血糖对于了解治疗效果、避免血糖波动十分必要。

药物治疗不必测血糖?

误区3:患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只要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掌握好吃水果的品种、数量及时间即可。水果的品种宜选用含糖量较低的如苹果、梨、桃等,而相对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榴莲、香蕉、龙眼、荔枝等不宜多吃,同时量不宜太多。进食水果的时间应选择在两餐之间或运动后,不建议用餐前后或用餐时吃水果,吃水果后应适当减少主食的量。


误区4: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

糖尿病一旦确诊即伴随患者终身,仅少数继发性糖尿病在原发病的病因去除后可以治愈。对于一些血糖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或1型糖尿病“蜜月期”(指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可不需要药物治疗的这一时期)的患者,虽然无临床症状,病情可能会暂时缓解,但并不代表糖尿病已被治愈,依然需要定期监测和随诊。

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

误区5:胰岛素会成瘾?

胰岛素是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一种生理激素,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因为其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所以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是为了维持生命。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只是2型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当口服降糖药物不能理想控制血糖时,加用胰岛素不仅能够降血糖,也能使自身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使其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部分患者可以在血糖控制理想后逐渐替换为口服药物治疗。

胰岛素会成瘾?

误区6:胰岛素没有副作用?

胰岛素有副作用的。比如,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有可能增加体重或导致低血糖。糖尿病的治疗是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的综合治疗,针对不同病情应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必须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目前国内外的糖尿病治疗指南均推荐2型糖尿病初始治疗以饮食运动及口服药物治疗为主,病情需要时才使用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没有副作用?

误区7:不控饮食可加大药量?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方案中最基础的环节,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应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饮食控制是必须贯穿始终且需要终身坚持的。如果不进行饮食控制而是一味增加降糖药物的用量,不但起不到降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作用,反而会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增加自身胰岛素消耗,甚至因用药过量出现低血糖风险。

不控饮食可加大药量?

误区8:无糖食品不用控量?

市场上出售的无糖食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且大多数是“未添加蔗糖食品”,不是真正的“无糖食品”,比如无糖糕点中虽未添加蔗糖,但其原材料本身即为面粉等碳水化合物,摄入体内依然会转化为糖而使血糖升高。

无糖食品不用控量?

误区9:不吃主食血糖就不高?

不吃主食就自然会以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代替,长此以往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敏感性下降,这与保护胰岛β细胞的治疗理念背道而驰。医生建议的控制饮食并不是指不吃主食,而是根据自身情况、运动量和血糖水平,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做到控制总量、合理分配、营养均衡。




更多健康信息及优惠活动请关注我们:Wellness Lab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引起中老年人尿糖高的疾病有哪些?

糖尿病的诊断中都有关于尿糖的诊断,那么,长期尿糖高是糖尿病吗?专家指出,尿糖者并不一定都是糖尿病。现代医学是以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来诊断糖尿病,而不考虑尿中是否有糖来判断。



糖尿病的诊断中都有关于尿糖的诊断,那么,长期尿糖高是糖尿病吗?专家指出,尿糖者并不一定都是糖尿病。虽然从病名看糖尿病患者应该尿中有糖,但现代医学是以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来诊断糖尿病,而不考虑尿中是否有糖来判断。老年人尿糖髙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有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尿糖高,尤其是在许多情况下要与糖尿病加以区别。下面小编来详细介绍这些容易引起糖尿病的疾病:


一、神经性尿糖

患脑血管意外、肿瘤、颅骨骨折、脑炎、癫痫等疾病,会改变神经及内分泌的调节,使肝脏内贮存的糖元分解,血糖便增高,继而引起糖尿。

神经性尿糖

二、饮食性尿糖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食物中的糖在胃肠道吸收过快,进餐之后出现暂时性的血糖增高而使尿糖增多。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尿中会出现糖。长期饥饿的人突然饱餐一顿,可因胰岛素的分泌功能相对低下而产生尿糖。

不良的饮食习惯促进尿糖

三、药物性尿糖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脑垂体后叶激素、咖啡因及苯丙胺类药物,会使血糖增高而造成糖尿。另外,有些药物如水杨酸类、对氨苯甲酸、水合氯醛、吗啡、氨基比林及大量枸橼酸等,可使尿糖的化验出现假阳性结果。

长期使用药物会使血糖增高

四、肾性尿糖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空腹血糖浓度是每百毫升血有80毫克葡萄糖,以两肾每分钟滤过率为125毫升计算,1分钟便有100毫克的糖被滤出,但尿中却没有葡萄糖。这是因为,滤液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被重新吸收入血的缘故,肾性糖尿就是因为肾小管重新吸收功能低下所致,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家庭性糖尿及新生儿糖尿等。

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炎患者

五、妊娠性尿糖

妊娠中期及后期均应做尿糖化验,但出现尿糖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妊娠后期由于乳腺功能开始活跃可发生乳尿糖。还应考虑妊娠期肾小管对糖再吸收能力下降及排出的葡萄糖增多而引起肾性尿糖。

怀孕中期记得验血糖与尿糖
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因此,更应注意及时预防与治疗。建议在平时的生活中,中老年人应适当的搭配服用一些可以辅助降血糖的综合营养补充剂,其含有丰富的可以调节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物质,如维生素B族、硫辛酸、肉桂、铬、锌等,它们能从多方面对机体的尿糖、血糖进行调整,营养成分都特别细化处理,适宜中老年人补充。



Wellness Lab 提醒您:
关注健康,从你我做起。
早体检、早防御、早根治。


Monday, 11 July 2016

眼药水看似用法简单 其实很多人都没用对



滴眼液(眼药水)、眼膏(眼用凝胶)是眼睛疾病和保健的常用药,它们的用法看似挺简单,其实大部分人都没用对。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眼药水和眼膏用法

眼药水滴到眼睛后易流出,或顺着泪囊流到与它相通的鼻腔和口腔,在眼睛表面的附着力不如眼膏;而眼膏涂在眼睛上,会在角膜上形成一层膜,影响视力。因此,一般眼药水在白天滴,眼膏在睡前涂。但角膜溃疡的患者,白天也需要用眼膏润滑,以减少对溃疡面的摩擦。


如果需要同时使用2种以上的眼药,每两种最好间隔10~15分钟。否则,前一种药物还没有被吸收,就可能被后一种眼药水冲走,甚至两者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此外,同时使用眼水和眼膏时,应先用眼药水,药物吸收后再涂眼膏,这样既可以增加眼药水的角膜透过率,又可以避免眼膏被冲走。


购买眼药需谨慎

很多人受广告影响、听朋友介绍或者凭经验在药店自行购买眼药,不能有效缓解症状,有人甚至自己长期用含抗菌药的眼药水,引起眼内菌群失调,增加了治疗难度。建议发现眼病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用药。


注意事项:此外,用眼药前应洗净双手,检查眼药的外观和气味,滴眼药水时,用手指轻拉下眼睑使其形成一个“口袋”,将1~2滴眼水滴入“口袋”内,随后闭上眼睛,用手轻轻按住内眼角处2分钟左右,以保证眼药水被充分吸收。需要提醒的是,患眼病时应尽量少戴隐形眼镜,以免影响治疗和用药。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Sunday, 10 July 2016

自己在家如何测血压?为了父母健康必须学会



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和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3亿多高血压患者。极为可怕的是,其中1.3亿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没有得到有些的预防和治疗。

自测血压需科学指导,那么如何在家自己测血压呢?


★血压计的选择

1、家庭自测优先推荐电子血压计(全自动上臂式),优点:简单方便易用。

2、传统血压计主要指水银柱式血压计,其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多用在医院.



★ 血压测量须知

1、建议在测量血压前在安静环境下坐位休息5-10分钟,运动后则必须休息30分钟,然后再开始测量。

2、推荐选择坐位测量,测量者应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两腿落地放松。测量时肘关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臂伸直略外展。袖带气囊紧贴皮肤,下缘距离肘弯横纹2-3厘米,不要过紧或过松。

3、建议每日早(起床后)、晚(上床睡觉前)各测量1次。通常,早上的血压较高,晚上的血压较低。

4、初诊或治疗早期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以供医生参考。

5、收缩压(上压)≥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下压)≥90毫米汞柱(mmHg)时算高血压,但不能仅仅凭借偶尔的一次血压数值诊断高血压病。

6、人的血压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受情绪、体位、噪声、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一天当中,每次测得血压不同,是正常现象。

7、高血压患者,如果连续几次测得收缩压(上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下压)≥110(mmHg)并伴有头痛,胸闷,恶心等不适,建议尽快就诊。



如何读懂血压数据?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定义为心脏收缩时(收缩压)120毫米汞柱(mmHg)、心脏舒张时(舒张压)80毫米汞柱。当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时,就视为血压升高或高血压。

高血压能引起头痛、气短、头晕、胸痛、心悸和鼻出血等症状。但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就是高危人群,也正因此,建议:年轻人每年至少查一次血压。



收缩压>160mmHg须服药控制血压

如果年轻人血压多次测量在140/90mmHg以上,这种情况不能忽视了,应到心血管或肾内专科进行检查,排除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或腺上腺病变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以便对症、科学治疗,同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生活方式:需要马上改变生活方式,如坚持运动、减肥、低脂、低盐、低糖饮食等。

2、药物控制:如血压超过160/100mmHg者则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可口服降压药。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Tuesday, 28 June 2016

為什麼晚上熬夜隔天起來會想吐?原來是身體「這裡」出了大問題!再熬壞處就更多了!




人家都說,熬夜是一件相當不好的一件事情,但現代人的作息,就是喜歡熬點夜,看看手機,東摸摸西摸摸,然後到二、三點再睡。雖然隔天有精神,但注意力並沒有很好。這樣長年累月下來,其實身體也積了病。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為什麼熬夜起來,莫名其妙會想吐。


隔天起來會想吐,這是因為肝臟受傷的關係!大家都知道,肝是人體解毒的器官。只有睡眠充足,肝臟才能進行完全的工作。

熬夜时,肝的修復功能受到影響,體力無法好好恢復,連帶思考能力也會變頓。肝臟無神經80%損傷才會有明顯症狀。症狀包括容易疲勞、想吐、口苦、口臭、全身倦怠、不舒服、無力感、食慾不振、腹脹、嚴重者甚至黃疸!人需要足夠的睡眠,肝臟才可以得到完全的修復喔。



熬夜的壞處有哪些?


一、胃腸道問題

熬夜的人,剝奪了胃腸道休息的機會,導致消化性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

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熬夜時人處於緊張狀態,得不到放鬆,造成血管收縮異常,血壓比正常人高,容易誘發高血壓或者加重病情。現在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逐漸增多且越來越年輕化,常熬夜或是誘因之一。

三、提高患癌風險

熬夜會讓內分泌激素水平紊亂,使得細胞代謝異常,影響人體細胞正常分裂,導致細胞突變。

四、奪走好視力

熬夜等於是超負荷用眼,對眼睛的傷害不僅僅是變成「熊貓黑眼圈」,更重要的是,長期熬夜、超負荷用眼,導致視力功能性減退。

五、失眠抑鬱

熬夜傷身也傷神,許多年輕人晚上不睡,白天發困,出現神經衰弱等問題,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六、皮膚嚴重傷害

不規律的睡眠及壓力,會影響內分泌代謝,造成皮膚水分流失,容易導致皺紋出現、皮膚暗淡、長暗瘡、黑眼圈加重等,尤其是上完妝後情況會更糟。


經常熬夜的人,應採取哪能些自我保養措施?該如何睡眠?


一、自我保養。
加強營養,應選擇量少質高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B族食物如牛奶、牛肉、豬肉、魚類、豆類等,也可吃點幹果如核桃、大棗、桂圓、花生等,這樣可以起到抗疲勞的功效。

二、加強鍛鍊身體。
可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興趣進行鍛鍊,提高身體素質。熬夜中如感到精力不足或者欲睡,就應做一會兒體操、太極拳或到戶外活動一下。

三、調整生理節律。
常年熬夜者應根據作息時間表,並不斷修改至適應。

四、消除思想負擔。
常熬夜者切忌憂慮和恐懼,應樹立信心,在夜晚工作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和高昂的情緒。


熬夜除了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響。所以平時能夠早睡就早點休息吧!最後請分享給喜歡熬夜的朋友吧!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睡好 讓你更聰明:5個關於睡眠的秘密



據了解,人的一生起碼有1/3的時間都在睡夢中度過。但睡覺並非只有躺在床上睡著了那麼簡單,有人睡了10小時,還是像沒睡一樣。其實,要想睡得好得到充分的休息,關鍵的是尋求有效的深睡比例,30分鐘的深睡相當於4個小時的正常睡眠,淺睡睡得時間再長也不解乏。

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5個能輕鬆進入深睡眠的妙招。



1、注意飲食

最好在睡前4小時吃完晚餐,而且切記晚餐的準則:吃得少。千萬不要吃太多辛辣、油膩、產氣食物,這些都會妨礙你進入深睡。

夜宵能不吃就不吃,如果睡前真的餓了,可以吃你早餐中吃的食物,例如一杯燕麥片、一片果醬麵包。



2、放鬆心情

不要讓自己在睡前的心情太過激動,如果壓力大,多思慮,心與腦仍在繼續興奮中,很難進入睡眠狀態,即使睡著,也大多在淺睡階段。

睡前最好養成一個習慣,或是看幾頁書或是做一些舒展運動,形式不重要,重在堅持。當然,玩手機一類的習慣還是可免則免吧。



3、穴位按摩

體內要陰陽調和,心神才會平靜。睡眠質量不高通常是體內陽氣過盛,陰氣不足,因此夜臥不安。因此你按摩助眠穴,如神門穴、大陵穴、內關穴等。



4、調整室內環境

首先要讓臥室保持空氣清新,房間裡不要放太多的電器和家具,也最好不要放綠色植物,以免影響室內空氣。



5、使用舒適寢具

床不要太軟。標準是將一個3000克的重物放在床墊上,床墊被壓下去的凹陷為1厘米左右即可。枕頭的高度也要注意,太高或者太低都可能會讓你脖子酸痛睡得不香。 


好睡!會讓你更聰明!? 快來試試吧 ~ 喜歡就分享出去給朋友吧!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女人妳過30歲還在過度減肥?小心更年期提早降臨!




女性應該在55歲左右進入更年期,但現在一些三四十歲的女性也出現了「早更」的症狀。到底是怎麼回事?


更年期提前是什麼原因?

在更年期提前的女性患者中,絕大部分是知識層次高、生活條件好的職業女性。這些女性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而影響內分泌,易出現莫名的煩躁、失眠、月經紊亂等。最近幾年來,很多工作壓力不大生活優越的女性也提前進入「更年期」,而導致這部分人「早更」的原因就是過度減肥與盲目鍛鍊。


脂肪作為人體的主要儲能物質,在女性的生育階段起到重要的供能作用,如果沒有足夠的脂肪儲備,女性生育將對身體造成巨大負擔,因此如果體脂率低於14%,人體就會減少雌激素分泌量,暫時關閉生育功能,造成閉經及不孕。

如果身體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不但會對性生活、生育能力造成影響,還會引起骨質疏鬆。過度減肥後身體脂肪含量過低,會造成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分泌減少,月經紊亂,最終將會導致「早更」的出現。很多女性只有出現月經量少、間隔時間過長,甚至突然停經後才熬不住趕到醫院,這也往往錯過延緩卵巢衰老、治療「早更」的機會。



更年期最好不要乱減肥!

女性更年期不宜減肥,因為有可能導致脫髮。對於每個女人來說,更年期都是一段難熬的日子。除了 ​​潮熱等症狀,還有脫髮讓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頭髮對於女性來說比對於男人重要得多。

頭髮的生長會經歷幾個步驟,即生長期、靜止期、脫落期。當人感到緊張的時候,不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的壓力,都會導致頭髮停止生長,而進入其他兩個階段。因此,導致脫髮的原因主要是壓力增大、更年期和節食。

更年期是導致女性脫髮的常見原因。現在的研究發現是,超過40%的女性在更年期時會出現脫髮現象,頭髮變得稀疏。有的症狀重,有的症狀輕,但是很少有人出現禿塊。包括雌激素在內的激素替代療法,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起到改善作用,但是並不適合所有女性。



更年期婦女體形改變的原因!


1、新陳代謝障礙,熱量需要減少。

進入更年期後的婦女,人體組織細胞逐漸減少,但脂肪組織逐漸增加,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體力下降的原因,活動量也相對減少,熱量需要的少了,礎代謝也降低,體內儲存的蛋白質、脂肪相對增多而引起肥胖。

2、飲食不節、營養過剩。

由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飲食不夠節制,食量攝入過多,尤其是食用高脂肪類食物過多,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

3、遺傳性肥胖。

如果父母是肥胖體質,隨基因不同而呈顯性和隱性遺傳,也容易發生肥胖。

此外,還有不少其他原因引起的肥胖,如內分泌方面的原因,甲狀腺機能低下,水瀦留,皮質醇增多以及痛性肥胖等。



雖然說女性進入更年期,會開始發福還有荷爾蒙減少,導致身心都會劇烈變化。但是女人應該更加坦然接受!除了要用健康的方式來減肥,在飲食方面也要遵守醫生的建議與原則!千萬不要操之過急,不但肥沒有減好,反而越來越胖,還精神不佳!最後請分享給大家吧!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平胸就不會下垂?胸部下垂要打破5個錯誤認知



胸部是不少女性養護的重點,特別是平胸的女性,總希望透過各種方法讓自己的胸部變得更加豐滿。但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愛美的女性,那就是胸部下垂。地心引力這時候總顯得那麼煩人,誰都無法抗拒。

要想預防胸部下垂,你首先還需要打破以下5個錯誤認知:

1、哺乳導致胸部下垂?

不少女性懷孕哺乳後胸部都會下垂,有人認為這是哺乳的結果,但其實並非如此。在懷孕和哺乳期間女性的乳房會增大,之後又會逐漸縮至原來的尺寸。這一長一縮的過程正是導致胸部下垂的真正原因。



2、穿胸罩可以防止胸下垂?

沒有數據表明某種特定類型的胸罩——比如聚攏型文胸——有防止胸下垂的效果。同樣,也沒有任何一種文胸會導致胸下垂但要防止胸部下垂,運動時穿運動型文胸倒的確很有必要,因為重力作用和跑跳時的晃動會拉扯乳腺組織,從而造成下垂。運動文胸像身體的盔甲,可以有效固定和保護胸部。



3、運動可以防止胸下垂?

並沒有任何一種局部訓練可以鍛煉乳房、防止其下垂。但由於如放下面是胸大肌,適當鍛煉一下胸肌,的確可以提升胸部,使其更加挺立。

地心引力對所有人所有胸部都有效,包括平胸。但由於平胸的女性受到拉扯的胸部組織較少,平胸的下垂通常不及大胸嚴重。



5、胸下垂無法預防

雖然誰都沒辦法對抗地心引力,但我們仍可以做一些事情最大限度延緩胸部下垂的進程。

除了戒菸以外,保持體重穩定也是預防胸部下垂的要點,女性肥胖​​時,胸部的皮膚也會隨體重伸展。減肥後,胸部多餘的皮膚卻並沒有隨脂肪消失,且失去了原有組織的支撐,從而下垂。因此,始終保持健康穩定的體重,有助於防止胸部下垂。

快來阻止繼續下垂的胸部吧!快分享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Friday, 24 June 2016

拔罐拔出祸,差点送命!拔罐该注意哪些事项



各地场所时发生拔火罐伤亡事故的报道经常出现于媒体,一次伤亡多人的事故时有发生。




拔罐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拔罐疗法由于经济实用、简单易学,有不少中老年朋友自己在家里施治,但这拔罐里面,可是有不少学问。俗话说「针灸拔罐,病好一半」。然而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拔罐是一项专业的中医理疗方法,既要熟知穴位,又要掌握手法,最好由专业医师操作。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随意进行拔罐治疗,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伤害,如烫伤、损伤皮肤,甚至加重病情或致病。专家提醒,拔罐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一、分清体质。按体质拔罐进行补泻,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注意身体状况。有心脏病,严重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性疾病,皮肤过敏,浮肿,水肿,血压过高,有血液疾患及有出血倾向者,患皮肤病以及孕妇、经期,还有过饱、过渴、过饥、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

三、有些部位不宜拔。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静脉曲张部位、瘢痕处,乳头、骨头突出处均不宜拔。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

四、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

五、拔罐时应注意保暖,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

六、根据病情拔罐,一般为轮流取穴,一次不宜过多。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时,不应再于原部位重复拔罐。



七、拔罐时间应根据年龄、体质、性别及病情轻重缓急而定留罐时间,一般拔罐时间为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疱。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

八、拔罐后不慎起疱,应及时涂烫伤膏,或去医院处理。

九、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因难、脉微细无力等晕罐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或糖水,即可迅速缓解并恢复正常;重者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中冲等穴或艾灸百会、中极、关元、涌泉等穴,一般可很快缓解并恢复正常,或马上送医院处理。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