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Friday 24 April 2015

妇科体检,不是你想做就能做

很多女性去检查时通常采取的方式就是,什么时候能请假,就什么时候去;找周末的时间去;等下班之后去夜间门诊就诊。
妇科检查
其实,针对女性的的检查是有最佳时间的。

什么时候去检查?

时间: 由于成年女性多会有一项妇科检查,而妇科检查是有限制的,最合适时间是在当月月经结束之后的 3 ~ 7 天。此时是做宫颈刮片检查的最佳时间,因为你的子宫颈此时是月经周期中张的最开的时候,而在除此之外的其它时间段中,却不是这样,而且由于体内激素变化,你的乳房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肿块和触痛。同时因为没有月经血的干扰,对于检查结果的可靠性也是保证。

如果精确的计划时间对你来说有困难的话,只需确保检查时你没有月经,并且月经已经结束至少数天,这样你阴道中的分泌物就不会干扰检查效果。

频率: 如果你已年满 20 岁,且已有性生活,就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妇检;如未有过性生活,当身体出现不适时也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发现肿瘤?
检查须知
  • 在检查前三天内停止同房,避免对检查结果产生干扰。尤其是对 Liquid Based Cytology - LBC(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及 Human Papillomavirus - HPV(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检查。
  • LBC 检查用于筛查宫颈癌
  • 处女不能进行 LBC 及 HPV 检查。
  • 如果需要检查白带常规,通常不推荐在检查前洗得一干二净,尤其不推荐清洗阴道,推荐只是适当的清洗外阴即可。其中的道理就是:如果确实有病原体,也会因为您的清洗,而得出一个假阴性结果。简单来说,这种做法大概等同于「作弊」。去医院的目的是检查出来已经存在疾病而不是在检查的时候把病症隐藏。
还有很多细枝末节的信息:
  • 做妇科检查要排空小便,但是做妇科超音波又需要憋尿,怕弄混可以在检查前详询医生。
  • 体检之前要休息好,月经期间不能作妇科体检。
  • 做子宫超音波时身上不能带含有辐射性物品,否则会影响结果,容易误诊。
  • 如需要抽血,请咨询医生是否需要空腹。
会有哪些检查呢?
  • 妇科常规检查:包括对外阴、阴道、宫颈以及子宫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输卵管、卵巢的检查。
  • 妇科扫描就是子宫超音波检查
  • 白带常规的检查:包括霉菌、滴虫、阴道清洁度及细菌性阴道病检查。
  • 妇科超音波检查:妇科检查新技术主要用于子宫颈疾病、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的诊断以及怀孕早期胚胎发育情况的检查。
  • LBC:LBC 是目前广泛筛查子宫颈癌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
  • HPV:HPV 试验则是检查人乳头瘤病毒的方法。
  • 检查是否带有人乳头瘤病毒
  • 女性荷尔蒙:如果考虑内分泌问题导致的疾病,如月经不规律、阴道不规则出血等,则需要检查女性荷尔蒙,查看激素水平。
当然还有其他的非常多的检查,这里也只是大概把常见的普通妇科检查的情况跟各位分享。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诊?

月经异常
伴随月经而来的出血量如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都需要警惕。比如说在不该来月经的时候出血,或者同房后出血,且发生多次等。
月经周期变短,或延长,且连续 3 个月如此。
白带异常很可能是受到感染了
白带异常
正常白带是少量的略显黏稠的白色分泌物,伴随行经周期,它的稀薄度与量会有些微变化,如明显增多、异味、性状改变等,则需重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人都会有白带,而且每个人的白带并不一定都是白色的,同时正常白带的性状也会随外界因素而发生改变的。

下腹疼痛及不适
如下腹部、腰背部或骶尾部经常有疼痛感,或严重的痛经,都需注意,有可能是盆腔神经受肿瘤压迫,或各种症状引发不规律宫缩,严重的肿瘤压迫宫颈,妨碍血流,会引起严重痛经。

下腹疼痛及不适?
排尿、排便困难
如果子宫内发生如肌瘤方面的病变,有可能会压迫到你的膀胱、直肠及输尿管等部位,发生排尿、排便困难及腰酸背痛等症状。还有卵巢,如果出现了问题也有可能有压迫症状。当然如果包块明显的话隔着肚皮就可以摸到了,如果摸到了,你仍然只是以为是自己胖了,那也只能说:姑娘你的神经也太大条了。
面对排尿、排便困难?
预防胜于治疗
当然我们也可以预先打子宫颈癌预防针,市场上现有两种疫苗用于预防人乳头瘤病毒 - HPV。请您向临近的体检中心及诊所查询吧。

预防胜于治疗
更多健康信息及优惠活动请关注我们:Wellness Lab 健康验血中心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脂肪肝并非胖子专利,看看它是如何一步步找上你的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体检中发现了脂肪肝,而且都不是胖人,令大家都很诧异。在一般人心目中,脂肪肝是胡吃海喝、大腹便便的人的专利,但事实并非如此。

脂肪肝,就是充积于内的脂肪含量超标。正常肝脏含脂肪约5%,超过10%,是轻度脂肪肝;若肝内总脂肪量占到肝重的30%以上,就是中、高度脂肪肝了。脂肪肝往往预示着身体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可能是高血压、脂代谢失常、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前兆,甚至会出现肝硬化,再发展下去就是肝癌。

脂肪肝呈年轻化趋势


现在的年轻人多是电脑控、快餐控,不爱运动,喜欢宅在家中;加之不吃早饭、经常熬夜,喜欢喝酒,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等,这些生活方式为脂肪肝的发生铺好了温床。20岁至40岁年龄段脂肪肝的患病率在20%以上,脂肪肝发病率逐年提高。

脂肪肝并非胖子专利


肥胖者更容易患脂肪肝,但是肥胖只是罹患脂肪肝的风险因素之一。其他原因,如胰岛素抵抗、遗传代谢因素等也影响脂肪肝的发生。还有部分患者虽然体型较瘦,但是内脏脂肪沉积过多,也会发生脂肪肝。特别消瘦的人或者短期内快速减肥的人,会出现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导致重要的营养物质如肉毒碱缺乏,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也会发生脂肪肝。
哪些人易得脂肪肝


研究发现,腰围比体重指数(BMI)更能准确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如果达到或超过腰围>90厘米(男性),>80厘米(女性),和(或)BMI>25 公斤/米2的标准,就应该进行正规系统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脂肪肝。我国发达地区的成人患病率在15%左右,调查显示,4个白领中就有1个脂肪肝患者。概括起来主要有肥胖者、无肉不欢者、中老年人、大量饮酒者及久坐少动者等。

吃素也有可能会得脂肪肝


虽然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密切相关,肥胖症患者单纯性脂肪肝患病率高达60%~90%,但在亚太地区,体重指数(BMI)和(或)腰围正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并不少见。其实,我们生活中导致脂肪肝形成的危险因素很多,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等,可见脂肪肝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身体瘦并不意味着与脂肪肝绝缘。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丙型肝炎、炎症性肠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Wilson’s病等,以及药物如他莫昔芬、乙胺碘呋酮、丙戊酸钠、糖皮质激素等也可导致脂肪肝。因此,如果体检时发现脂肪肝,尤其体态较瘦者,应仔细查找脂肪肝的原因,明确是否有潜在的慢性疾病或某些药物的影响。
脂肪肝会肝硬化吗?

脂肪肝可以发展成为肝硬化。总体来讲脂肪肝在10~20年以后大约有0.6%~3%的人发生肝硬化。但是脂肪性肝炎患者(例如肝功能异常者) 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达到15%~25%。另外,有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寿命可能缩短,死因包括恶性肿瘤、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肝硬化等。因此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

脂肪肝是肝脏疾病的重要信号,还会不声不响地导致很多其他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肝炎或肝硬化等永久性肝脏损伤。得了脂肪肝,一定要做到以下8件事:

1.禁酒


虽然有些脂肪肝与喝酒无关,但专家表示,一旦诊断出脂肪肝,患者应该绝对禁酒,道理很简单:一个受伤的肝脏没法处理酒精,喝酒只会加速肝脏恶化进程。

2.控制体重


由于脂肪肝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因此饮食控制至关重要。减肥是消除它的核心任务,肝脏内的脂肪会随着身体的脂肪一起减少。同时也要积极适度锻炼,经常进行户外活动。

3.谨慎用药


保持愉悦心情。药物的使用,对身体肝脏总是存在各种程度的毒害,所以笔者建议读者们能不用尽量不用。此外,愉悦的心情能够保持身体健康状态,建议少动怒,少气恼。

4.少吃肥肉和油炸食品


由于脂肪肝的排除毒素、净化血液和排除废物功能大减,因此应尽量少摄入脂肪,少吃肥肉和油炸食品,给肝脏一定的休息调整时间。

5.多吃有机食物


有机食物中所含的杀虫剂更少,因而可减轻肝脏负担。另外,吃散养家禽等肉食也有助于脂肪肝的康复。建议:每天食用新鲜绿叶蔬菜500克。

6.补充氨基酸


N—乙酰半胱氨酸等氨基酸可以保护肝脏功能,预防肝部炎症,进而有助于改善脂肪肝病情。鸡肉在烹饪过程中能释放出半胱氨酸。

7.多摄入蛋白质

补充蛋白质有助于改善肝功能,但应注意:红肉每周只能吃一次;鸡蛋黄每天别超过2个;常吃少油的豆制品;多吃鸡肉。蛋白质的最佳来源是三文鱼等肥鱼和虾。

8.适当运动


运动是解决脂肪肝最有效的健康治疗方法。患有脂肪肝的人,每天要坚持以锻炼,最好是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锻炼,比如晨跑、快走。当然,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患者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运动量的增加要循序渐进,避免让身体过度劳累,同时可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是脂肪肝治疗的基础,并且要长期坚持、定期复查。如果因脂肪肝没有了而放松管理,甚至又恢复到以前的不良生活方式,脂肪肝可能会卷土重来。


更多健康信息及优惠活动请关注我们:Wellness Lab 健康验血中心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胖子的忧桑:好难“瘦”


世卫组织近期所做的一些全球统计显示:
2014年,逾19亿十八岁(含)以上成年人超重(BMI≥25)。其中有6亿多人肥胖(≥30)。全球肥胖流行率在1980年和2014年之间翻了一倍以上。
我国逾60万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以年龄划分来看,从1980年至2013年,20岁以上女士超重和肥胖人数增长了111%,20岁以上男士肥胖和超重人士增长195%。


肥胖是癌症特别重要信号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经发表了一篇关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这项研究是在英国524万人中进行的,记录了这些人的体重指数,并同时追踪他们肿瘤发生的情况。结果发现,有10种癌症患病风险与肥胖明显相关,包括子宫癌、胆囊癌、肾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白血病、肝癌、结肠癌、卵巢癌和乳腺癌。

专家分析说,多余的脂肪和形成肥胖的细胞,会促进高含量的胰岛素和雌激素分泌,加速细胞的成长和分裂,同时也增加了不正常细胞癌细胞的增长和形成。这也是所谓“肥胖致癌”的可能机制之一。

肥胖人群中,“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对健康的影响最大,脂肪大量堆积在肚子上,这样对内脏来说更容易沉积脂肪,危害更甚于全身肥胖,也更容易增加患癌症风险。

下面我们要为大家解释一下减肥当中遇到的误区:

Q1:晚饭没吃,轻了一斤,消耗的是脂肪么?

A:不是。节食减肥法最先消耗的不是你的脂肪,而是其他的营养物质。当我们饥饿时,身体会优先动员血液中的糖类作为能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糖类物质消耗殆尽,血糖急剧降低。为了减少低血糖状态,身体便停止了燃烧糖类物质,开始以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由于蛋白质是肌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蛋白质的消耗会直接导致肌肉的缩水。直到最后最后,蛋白质也越来越少了,脂肪才挺身而出,成为给身体供能的燃料。但这并不意味着节食一定能令你瘦下去,因为节食后机体会很快做出反应,使新陈代谢变慢,以适应身体摄取热量降低的情形,同时节食也会使你的运动机能下降。这样一来,热量的消耗大幅度减少,能量的摄入和消耗在一个低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所以说,仅用节食减肥不靠谱。

Q2:运动了,就一定会消耗脂肪么?


A: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会燃烧脂肪。想要脂肪燃烧,氧气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氧,脂肪才能进行氧化分解,分解后的脂肪才能用于供能。所以,进行有氧运动,才能真正达到燃烧脂肪的目的。

在运动的开始阶段,身体首先会以糖作为能量的来源,随着运动的进行,身体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大量的水分和代谢废物。这一阶段的能源物质非常的充足,机体不需要调动脂肪来供能。

“20分钟”常被认为是运动燃脂的一道坎儿,此时,体内的糖消耗殆尽,为了保持运动机能,身体就会开始燃烧脂肪来供能。这也就是人们推崇有氧运动的原因,因为它的确可以有效地帮你减少身体多余的脂肪。

Q3:吃素比吃肉更有利于燃烧脂肪?


A:和走路一样,吃这件事,同样需要消耗能量。研究表明,吃一顿饭在咀嚼、消化、吸收食物的过程中能够消耗50千卡的热量,一天光靠吃饭大约能消耗150千卡的热量。而且,这些热量都是血糖、糖元等糖类物质提供的,我们要记住,脂肪这员大将永远是最后才会出场的。

食物中的热量最终会变成我们身上的脂肪,尤其在我们吃饱后坐着不动或是躺着休息时,很容易让脂肪堆积起来。而蔬菜富含纤维素,体积比肉类更“庞大”,所以吃菜后更容易产生饱腹感。

Q4: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可以一起减掉么?

A:内脏脂肪易堆积也易消除。每天吃进去的糖、油脂等都会转化成脂肪,其中的一部分会根据我们自身的需要,附着在内脏的表面形成内脏脂肪,在空腹时或是运动后给组织器官提供能量。当我们摄入过多油脂或缺乏锻炼的时候,内脏脂肪就会过度堆积,形成我们平时所说的“苹果形身材”。

内脏脂肪堆积是很危险的,但也是很好消除的。它就像银行里的活期存款,可以随用随取,当身体需要脂肪来供能的时候,最先调动的就是内脏脂肪。所以,如果你是内脏型肥胖,控制饮食和增强运动两手一起抓一定可以瘦下来。当然,饮食上减少摄入的脂肪,防止内脏脂肪的堆积是最根本的。

皮下脂肪最后减。与内脏脂肪相比,皮下脂肪堆积没有那么多的危害,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内脏和抵御寒冷。皮下脂肪是定期存款,依靠每天的饮食进行储存,相当于身体的一个保护层,所以,它是绝对不会轻易让你当“燃料”用掉的。

但当你进行长时间有氧运动的时候,身体仅靠“活期储蓄”已经支撑不下去了,血液内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就会上升,刺激皮下脂肪分子慢慢分解,这时皮下脂肪才会越来越少。

减肥要有计划性,要讲究科学,很多人为了达到快速变瘦的目的,也不管是否会伤害身体就用,比如乱服减肥药,或盲目进行手术减肥等。科学减肥法才是我们最应该提倡的,并不是说减肥药和手术减肥不好,只是会有一定副作用,为了保险,我们为何不选择更安全的方法呢?

科学减肥=运动+饮食

每天30分钟的活动量,也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普通的散步,做家务等是达不到要求的。 建议每天应进行约1小时的快走或类似的运动量;每星期至少进行1小时出汗的剧烈运动。


除了运动,饮食的调整是离不开的。“首先是量的控制。”对于需要减肥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每天的米饭一定要吃够,油脂尽量少摄入,1克的油脂相当于9000卡路里的热量。“蔬菜和水果的量也有一定范围,蔬菜以绿叶为主,每天1斤左右,水果选择低糖的,如猕猴桃、番茄(当水果吃)、樱桃等。”

一日三餐的合理安排,对于减肥也有较大的帮助。“对于减肥的人来说,早饭不可不吃。早饭可吃牛奶、鸡蛋,此外,配以蔬菜、水果就比较丰盛了。”中午尽量不要吃肥肉,可适当吃瘦肉,猪肉、牛肉等皆可,晚餐则需要清淡,“晚餐过后就不要再吃东西,夜宵不能吃。”


更多健康信息及优惠活动请关注我们:Wellness Lab 健康验血中心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动物内脏「污染大、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传闻都是真的吗?


对于内脏,很多人是又怕又爱。说怕,是怕它们含太多脂肪和胆固醇,还怕它污染大;说爱,是因为喜欢它们的口感味道。

我们暂时抛开口感,只说营养,来谈谈关于动物内脏的「恐怖」传言。内脏真的含有那么多脂肪和胆固醇吗?真的是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富集地吗?



传言一
内脏胆固醇高
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大部分人害怕内脏的理由是,肝脏属于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确,肥鸭肝、肥鹅肝之类育肥动物肝脏的脂肪含量比较高,通常可达 10%~30%,和肥牛之类食物相当。


但是,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低于 5%,比瘦猪肉还要低,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健康的肾脏也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而心脏的脂肪含量和普通肉类相当。

由于肝脏是生物体中胆固醇合成的场所,它胆固醇含量通常是瘦肉的 3~4 倍。100 克生猪肝和一个鸡蛋相比,胆固醇还略多一点儿。相比而言,肾脏的胆固醇含量就略低一些,而心脏的胆固醇含量和普通肉类几乎相当,是完全无需担心的。

2015 年美国营养学会刚刚取消了胆固醇的膳食限量,我国最新发布的 2013 版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当中,也未对胆固醇进行限制。这是因为人们反复审查了胆固醇与心脏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未发现可靠的证据能证明,只要胆固醇吃得多一点,就必然会升高血胆固醇,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尽管营养学家们并不主张经常吃富含胆固醇的肝脏,但如果日常肉类总量不过多,一个月吃一两次,每次吃 50 克到 100 克肝脏,还是不必过于担心的。



传言二
内脏含有过多的维生素 A
摄入过度使人中毒!

还有人担心,肝脏中含有过多的维生素 A,这种维生素摄入过量的时候也可能让人发生中毒。还有人听说,孕妇绝对不能吃肝脏,因为孕妇摄取过多维生素 A 会导致胎儿畸形。不过,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吃得数量过多的情况下,而且不包括心脏、肾脏等其他内脏。

我国居民膳食中通常维生素 A 不足,多数人达不到推荐量(女性每天 700 微克,男性 800 微克)。按我国最新发布的 2013 版膳食营养素参考值(DRIs),健康成年人,包括孕妇,每天吃维生素 A 的「可耐受最高量」是 3 000 微克。也就是说,3 000 微克以下的维生素 A,就算长年累月地天天吃,也不会引起什么麻烦。

按现有的医学证据,成年人服用超过推荐量 100 倍的维生素 A 会发生急性中毒,长期每天服用超过推荐数值 25 倍的维生素 A,会发生慢性中毒。

按目前鸡肝和猪肝的维生素 A 含量,一周吃一次,每次 50 克,得到的维生素 A 的量分别大致为 5 000 和 2 500 微克,只有成年女性每天推荐量的 7 倍和 3.5 倍,远远达不到急性中毒的量。

把这个数值平均到 7 天当中,那么只有 1 倍和 0.5 倍。也就是说,偶尔吃一次动物肝脏,比如每个月吃一两次,哪怕吃的量比 50 克更大,维生素 A 摄入量也不可能高到中毒水平。如果不是自己乱服维生素 A 胶囊,或者乱喝鱼肝油,仅仅偶尔吃一次肝脏就吃出维生素 A 中毒的说法,纯属自己吓自己。



传言三
内脏
污染大

但是,坊间还流传着「吃肝脏会中毒」「内脏污染特别大」的说法,这让很多人对它们望而却步。

的确,肝脏就像一个巨大的「化工厂」,它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营养合成器官,同时也是解毒器官,各种毒素都会送到肝脏去处理;肾脏则是动物体的排毒器官,它也很难避免和毒物打交道。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会通过消化吸收变成小分子进入血液,然后再由血液运送到肝脏,进一步合成各种身体所需的物质;而各种毒物也会进入肝脏解毒,通过几种解毒途径,最终将代谢废物、外源毒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小分子易溶性物质排出体外。

如果动物本身患有疾病,或过量服用药品,或饲料中有过多的重金属和其他难分解的环境污染物,这些成分有可能在肝脏中长期积累。因此,「吃肝脏会中毒」的说法也并非完全危言耸听。

但是,肝脏的这些害处,都是建立在动物本身患病,或过量使用兽药,或饲料水源被污染的基础上。肾脏也一样。食用经过动物检验检疫的合格产品,只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和烹调方法,一般来说不会发生中毒。



更多健康信息及优惠活动请关注我们:Wellness Lab 健康验血中心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跷腿坐、稍息站、趴着睡...这些姿势最伤身!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这是古人对站姿、坐姿、走姿、睡姿提出的严格要求。其实这些标准的姿态并不只代表好看,而且对身体的损伤也会减少很多,我们不知不觉养成了哪些 “坏姿势”?该怎么改正?快来学一学吧!

坐姿

最伤身姿势:跷二郎腿

  坐着时,看似潇洒舒适的跷二郎腿的姿势,其实会引发不少病。首先,跷二郎腿时容易弯腰驼背,久而久之,侧面本应呈“S”形的脊椎,就会变成“C”字形,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分布不均,进而引起脊柱退化,如腰椎间盘突出等。其次,被垫在下面的膝盖受到压迫,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若保持这个姿势过久,双腿麻木,血液受阻,很可能造成腿部静脉曲张或血栓形成。


最佳姿势:挺直腰背,双腿平放

  腰背挺直,含胸收腹,两腿平放,小腿与大腿呈90度角,坐在椅子正中间,也可以稍向前倾,但上半身别向左右两侧倒。这个姿势坐累了,腰可稍向后靠一些,最好在椅子上放个靠垫。这样的坐姿会让上半身的重量均匀落在下半身,上身肌肉紧绷,还能起到锻炼腹部肌肉的作用。

走姿

最伤身姿势:弯腰含胸低头走

  走路时低头含胸最容易带来疲劳感,含胸时肺部空间被挤压,呼吸会变得短促,影响心肺功能。这种姿势也会让人显得没精神,缺乏自信。此外,抬脚幅度过低,甚至脚掌拖着地走,易造成关节、肌肉、足弓劳损,而且容易绊倒。


最佳姿势:抬头挺胸,脚步正,曲臂摆

  走路时应尽量专心,同时注意自己的姿势:抬头、挺胸、双眼平视;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肩关节为轴自然前后摆臂,手掌作握杯状,同时腿朝前迈,注意双臂、双脚左右交替;脚尖向正前方,自然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

站姿

最伤身姿势:稍息站姿

  稍息站姿的典型特点是将重心放在一条腿上。短时间内,这会让人觉得比双腿着力更舒服,但若长期如此,会造成腰椎两侧受力不均,导致腰背疼痛。如果上身不能挺直,含胸屈颈、双肩耷拉,很容易压迫脊椎和周围神经,影响心肺功能,时间长了还会导致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等颈腰椎疾病。


最佳姿势:脚一前一后,平均受力

  好的姿势不用费劲,而且让人舒服。放松颈部肌肉,别让下巴翘起来;调整后背肌肉,脊柱伸直,头部自然前倾;双肩下垂,别向上耸;别将双手放在背后;腹部肌肉轻轻收缩;身体重心不要偏向髋部一侧;不要双脚并拢,可以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这样更能保持平衡,看上去也更加自信。检查站姿是否正确有个标准,只要从侧面看,耳、肩、髋、膝与脚踝处于一条线上,骨盆稍向前倾就好。

睡姿

最伤身姿势:趴睡

  趴睡不利于颈椎的生理弧度和呼吸顺畅,还会压迫人体内脏,干扰睡眠,所以最好不要趴着睡觉。年轻男性长期趴着睡会压迫阴囊,刺激阴茎,容易造成频繁遗精,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还会使阴囊温度升高,对精子生长不利。


最佳姿势:侧卧

  以侧卧、颈背微屈、屈髋屈膝(卧如弓)为最好,肌肉能得到充分的放松。 仰睡时,头部、颈部、肩部直接与床面接触,枕头的高度宜在一拳左右,使头部与床面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应避免长时间仰卧,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好的病人,会因此出现憋气;有严重打呼噜问题的人长时间仰卧,甚至可能引起窒息。

跑姿

最伤身姿势:脚掌或脚尖先着地

  跑步时,脚的哪个部位先着地尤为重要。若全脚掌着地,冲力较大,易引发胫骨骨膜炎,长期冲击还易跑成O型腿,或者造成膝、踝、髋等关节软骨损伤,形成骨关节炎;若脚尖先着地,会强烈刺激小腿肌肉,使小腿变粗,形成“萝卜腿”。


最佳姿势:大腿带动小腿,脚跟先落地

  正确的跑步姿势是,上体稍向前倾,头位于躯干正上方,两肩稍提,两肘屈成90度,两手半握拳;跑动中,两臂放松前后自然摆动,大腿积极前抬,小腿自然放松,依靠大腿的前摆动作,带动髋部向前上方摆出,以脚后跟先着地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后蹬充分有力,步幅大而有弹性。

影响健康的其他不良姿势:

1.很多人习惯用脖子和肩部夹着电话,这样会诱发头痛;

2.长时间弯腰切菜会诱发肩膀和颈部不适,每3~4分钟就该休息一下;

3.开车时坐姿不必挺太直,上身应保持在与大腿呈90度~115度角;

4.将头、背靠在床头,整条腿平放,或坐或卧地在床上看书,都很伤脊椎、骨盆与膝盖,时间久了会引起肩头颈痛、腰酸腿麻。


更多健康信息及优惠活动请关注我们:Wellness Lab 健康验血中心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