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uesday, 16 June 2015

小心!打耳洞、佩戴耳環不當會細菌感染、得愛滋病!怎麼做才不發炎?!

愛美是人的天性,許多人喜歡穿耳洞,無論如何,耳洞對皮膚來說是創口,有創口就容易感染,特別是在耳廓軟骨、鼻子、肚臍這些搞怪的位置,如果一不小心造成細菌感染,後果可能會很嚴重呦!



◆ 穿完耳洞後需要注意什麼?
  • 洗臉、睡覺時都要避免擠壓、碰擊耳朵,至少剛穿耳洞的7天內都不能沾水,保持耳洞乾燥通風。
  • 每日輕輕旋轉一下耳針,以防其與皮膚粘連一起。
  • 不要用不乾淨的手去摸耳洞或頻繁地轉動耳針。

◆ 穿耳洞後怎麼做才不發炎?

打了耳洞後,應立即並保持2-3次/日以75%酒精塗抹局部,持續至少1周。氯黴素眼藥水的有效成分含量低,不適用,金黴素藥膏則太黏稠更易吸附髒東西也不適合。


若仍發炎且嚴重者要及時就醫。


◆穿耳後應戴真金真銀耳飾

穿耳洞對組織有損傷,為保障起見,無論是否瘢痕體質,都應特別注意不要讓傷口感染導致瘢痕。一般在穿耳過後穿洞部位都會有短暫的紅腫,若持續時間在2-3天則是正常的,如果達到或超過一週時間都是紅腫的話,則可能是感染了,還有流膿則必定是感染了,這和穿耳時工具不衛生及穿耳後沒認真消毒消炎有關。


此時應該馬上以酒精消毒,把耳環換成消毒過的醫用絲線,以幾縷絲線充當耳孔的植放物以阻止耳洞閉合,並起到引流分泌物的目的,此舉可防止感染加劇,必要時,應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消炎,1-3個月後再戴入真金真銀的耳飾,待情況穩定時,再換上自己心儀的耳飾。



耳朵穿孔的Q &A

Q:打耳洞會不會出血?

A:打耳洞一般不會有明顯的出血,少量出血是可能的。因為耳垂上沒有大的血管。打耳洞雖然是個極小的手術,但一定要到正規的地方做,否則因此感染個什麼病,可就得不償失了。


Q:打完耳洞後怎麼選擇耳環?

A:打完耳洞三天後,最好換上細針的純金或純銀的圈狀耳環有利耳洞前後的透氣。若用的是耳釘,耳針和針托不要扣得太緊,最好留有一定的空隙,否則易因不透氣引起腫脹。注意剛穿耳洞時每兩天要用消毒藥水清洗耳環,堅持至少1個半月。


Q:不戴耳環,耳洞是不是會癒合?

A:打耳洞初期,要堅持佩戴耳環,否則就可能癒合。如果發炎了,若不嚴重可以用消毒後的醫藥絲線穿在耳洞上替代耳環,能防止感染加重,至少半年後才可隨心所欲地拆下耳環而不擔心會癒合。

耳洞严重感染部位將會出現疼、癢、紅腫

◆ 穿耳洞、佩戴耳環不當會有哪些危害 

街頭小店穿耳洞易感染艾滋等血液性傳播疾病

對於街頭打耳洞只用酒精擦拭器械的做法,實際上並不能起到完全消毒的作用,科學的做法是每用一次都要經過高壓消毒,以預防使用器械造成的交叉感染。如果打耳洞的器械不衛生,耳洞部位將會出現疼、癢、紅腫、流水、流膿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併發症和耳洞部分長出肉瘤。一旦出現上述問題,應立即到醫院進行處理。

新闻可没少
另外,使用不潔的器械打耳洞,還有可能感染上血液性傳播疾病,如艾滋、乙肝等,所以,一定要選擇到正規的機構打耳洞。


耳骨穿洞易發炎恐致面癱

有的年輕人喜歡在耳朵上穿上一排的耳環或是耳釘,認為這才是時尚。但是實際上,在耳廓的軟骨上打耳洞,要比在耳垂上穿洞危險的多。這是因為耳廓主要由軟骨構成,血液循環比耳垂差,對細菌的抵抗力也較差,所以更容易受到感染。萬一感染了,治療感染的消炎抗生素用在耳廓的效果也不明顯,如若感染嚴重,還很可能發展成化膿性軟骨膜炎,甚至導致耳廓萎縮。而且,在耳廓上穿孔,就算恢復的較好,可由於耳廓位置比較容易受到碰撞或是拉扯,這樣長期刺激軟骨可能再次引起軟骨發炎、增厚等問題。


另外,千萬不能在耳屏(耳朵洞外的「小耳朵」)上打洞,創傷過深,有可能導致面部神經癱瘓。

穿耳洞後護理不當發炎

穿耳洞後一定要定期消毒,好好護理。有的女性以為只要穿好耳洞戴上耳環就行了,從此對耳洞不聞不問,沒有及時的護理,很容易導致耳洞發炎。



现在就下载我们 Wellness Lab 验血中心的手机软件以得到 更多健康知识及优惠活动吧! 

Download Our Wellness Lab Mobile Apps to get more health info and promotion now! 



更多健康信息及优惠活动请关注我们:Wellness Lab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你知道糯米的营养价值有多高?糯米“排毒养颜”功效到底有多强?

谷物是我们每天都必须要食用的食物,而糯米则是谷物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糯米不仅有着极佳的口感,也含有丰富的营养,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物。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糯米,就让老中医为大家介绍下糯米的相关知识吧!

糯米的基本介绍---

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糯米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八宝粥、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糯米也是酿造醪糟(甜米酒)的主要原料。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糯米的营养价值---

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为温补强壮品。其中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所以在肠胃中难以消化水解。
糯米制成的酒,可用于滋补健身和治病。可用糯米、杜仲、黄芪、杞子、当归等酿成“杜仲糯米酒”,饮之有壮气提神、美容益寿、舒筋活血的功效。


  • 美容益寿、舒筋活血
糯米制成的酒,可用于滋补健身和治病。可用糯米、杜仲、黄芪、杞子、当归等酿成“杜仲糯米酒”,饮之有壮气提神、美容益寿、舒筋活血的功效。糯米制成的酒,可用于滋补健身和治病。


  • 补脑益智
还有一种“天麻糯米酒”,是用天麻、党参等配糯米制成,有补脑益智、护发明目、活血行气、延年益寿的作用。

  • 御寒
糯米还有抵御严寒、为身体增加热能的作用。糯米也可以治疗气虚所致的出汗多、气短现象。

  • 治腹泻
对中气虚脾胃弱,甚至在夏季经常腹泻的人来说,糯米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 黑发
黑糯米还可以使头发乌黑发亮,与桑葚、黑芝麻同煮效果最好。

  • 治食欲不振
可将糯米与猪肚同煮而食,方法是将糯米浸泡半小时后,装到猪肚内,炖熟后吃肉喝汤,内装的糯米取出晾干,分次食用。

  • 收汗
肺气不足,常常自汗,食用糯米,有收汗功效。



糯米的药用价值---

性味

甘,温。
①《别录》:"味苦。"
②《千金·食治》:"味苦,温,无毒。"
③《日用本草》:"味甘,平。"

归经

入脾、胃、肺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剑汗;解毒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
①《别录》:"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
②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
③孟诜:"治霍乱后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饮之。"
④《本草拾遗》:"主消渴。"
⑤《四产本草》:"主痔疾,(糯米)以骆驼脂作煎饼服之,空腹与服。"
⑥《食性本草》:"能行荣卫中血积。解芫菁毒。"
⑦《纲目》:"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糯米的饮食禁忌---

适宜人群

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一般人群都能食用。
糯米食品宜加热后食用;宜煮稀薄粥服食,不仅营养滋补,且极易消化吸收,养胃气。

  • 适宜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血虚、头晕眼花、脾虚腹泻之人食用。
  • 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
  • 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
  •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 糖尿病患者不食或少食;由于糯米极柔黏,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老人、小孩或病人更宜慎用。

饮食搭配

  • 糯米与红枣:二者煮粥可调节贫血、营养不良,是孕妇、老人、虚弱之人的疗养保健饮食。
  • 糯米与香芹:糯米粥熬好后加入香芹,好处多多。香芹具有通气、强肾、利尿的作用,它含有丰富的粗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肠胃的排毒,还可以起到清凉消肿、清新口气的效果。
  • 糯米与板栗:二者与水同煮至熟烂成粥,早餐食用,对腰腿软弱,反胃腹泻等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功效。
  • 糯米与枸杞子:二者同时水煎食用,喝汤食糯米及枸杞子,每日食两次,可改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还有滋补肝、肾、肺及明目的作用。
  • 糯米与葡萄干:糯米加葡萄干煮粥可以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症。
  • 糯米与茯苓:将糯米粉炒黄与茯苓共研成细末,同食,适用于食欲不振、腹胀、失眠、健忘等人,有养胃、健脾、利湿、宁心安神的作用。

搭配陷阱

糯米与鸡肉: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温补脾胃,因此,脾胃亏虚、经常腹泻的人吃后会有良好的作用与效果,但与鸡肉同食,则会引起身体不适,所以,二者不宜同食。


吃糯米对于很多人群来说都有着很多的好处,是一种功效丰富的食物。不过糯米虽然营养价值很高,但是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相关的禁忌哦!


现在就下载我们 Wellness Lab 验血中心的手机软件以得到 更多健康知识及优惠活动吧! 

Download Our Wellness Lab Mobile Apps to get more health info and promotion now! 



更多健康信息及优惠活动请关注我们:Wellness Lab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