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5 September 2015

击破疫苗7大谣言

接种疫苗是为了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抵御疾病,可家长们屡屡对疫苗的安全性质疑,或者认为一些疾病已经十分少见,所以根本可以不接种。可实际上,停止接种,疾病就会卷土重来。



1、疫苗当中有水银,接种可能造成中毒?

我们所说的水银就是重金属汞,一些疫苗当中的确含有硫柳汞(一种汞的有机化合物),但这些疫苗仍然是安全的。我们所说的海鲜遭到汞污染,则是指的甲基汞,和硫柳汞不同。硫柳汞被添加到疫苗中用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是一种防腐剂,乙肝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疫苗中都含有不同浓度的硫柳汞。世界卫生组织对这些使用硫柳汞作为防腐剂的疫苗进行了10余年的密切监测,最后全球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得出结论:没有证据表明疫苗中的硫柳汞会对健康构成风险。另外,美国医学研究院、美国儿科学会、英国药品安全委员会和欧洲药品评价局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2、社会的整体卫生水平已经提高,尤其是在大城市,根本没有那么多传染病,所以有一些疫苗可以不用接种了?

一旦停止接种,一些“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就会卷土重来。勤洗手、每天打扫房间、妥善处理垃圾、每天沐浴、饮用干净的水、吃干净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我们远离疾病,但是许多传染疾病仍然能够传播。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拒绝接种疫苗,一些已经“消失”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麻疹就有可能再次开始流行。



3、疫苗有毒性,新生儿体质太弱,有可能因为接种疫苗而死亡?

我国曾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新闻,国际上也曾有类似的新闻,例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也曾有多起新生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案例。但这样的报告只能说明接种疫苗和死亡的时间先后关系,无法直接判定其因果关系。尸检报告最终显示,这些新生儿要么死于新生儿猝死综合征(SIDS),要么死于支气管炎、先天性心脏病、突发窒息等疾病,与接种乙肝疫苗无关。



4、如果一种疾病在我国已经被消灭,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再接种预防这种疾病的疫苗了?

交通的发达“缩小”了这个世界,不论是我们还是疾病,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都更加方便了。因此,只要一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还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传播,那么它就有可能跨越海洋和高山感染其他地区的人群。例如,在欧洲,麻疹几乎已经消失,所以很多父母不再给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可是2005年以来,麻疹疫情曾在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和英国的未接种人群中发生。



5、让孩子同时接种多种疫苗,会增加疫苗的副作用,让孩子的免疫系统负担过重?

一些联合疫苗,例如麻风腮是联合了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疫苗,同时接种可以减少孩子注射的次数。还有宝宝在6个月大的时候,需要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和A群流脑疫苗,不过接种的部位不同,所以也不必担心。如果两种疫苗不能同时接种,但正好“撞期”了,医生一般会选择给宝宝先接种一类疫苗。科学试验表明,按照疫苗接种时间表来接种疫苗,并不会给宝宝的免疫系统带来过重的负担。即使不接种疫苗,孩子每天在生活中也会接触数百种异物,它们都有可能诱发免疫反应,每一次进食都有可能将新的抗原代入体内,口腔中更是有无数的细菌生存。所以,没有必要为宝宝在一个月中接种多种疫苗而担心。



6、流感疫苗是计划外的疫苗,所以根本就没有必要接种?

流感并不仅仅是制造麻烦的小感冒而已,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全球每年有30万~50万人因为流感而死亡。孕妇、幼儿、身体较弱的老年人、哮喘病或者心脏病患者,在流感面前都十分脆弱,很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所以,这类人群应该在流感季到来之前接种流感疫苗。不过,孕妇以及正处在发病期间的慢性病患者在接种前最好先咨询医生。即使目前的身体情况不允许他们接种,其家庭成员也应该接种流感疫苗,以免因为自己患流感而传染给他们。接种一次流感疫苗,能够给我们提供一年的保护,让我们对流行性最高的三种流感病毒产生免疫,是预防流感的最好方法。



7、接种疫苗会导致儿童患上自闭症吗?

这个说法来自1998年的一项研究:英国胃肠病学家维克菲尔德发表了一篇论文,有8名患儿在接种了麻风腮疫苗后出现了自闭症的症状。维克菲尔德认为,麻风腮疫苗导致了某种慢性肠道感染,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大脑发育,导致了自闭症。该研究后来被证实具有严重错误,发表其言论的《柳叶刀》杂志也撤回了这篇论文。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麻风腮和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但这篇论文还是引发了疫苗恐慌,导致那时英国麻风腮疫苗的接种率非常低,使得这批儿童患麻疹、风疹和腮腺炎这三种疾病的比例明显上升。



现在就下载我们 Wellness Lab 健康验中心的手机软件以得到更多健康知识及优惠活动吧! 
Download Our Wellness Lab Mobile Apps to get more health info and promotion now! 

更多健康信息及优惠活动请关注我们:Wellness Lab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兩個月大男嬰睡夢中窒息,「凶手」竟然只是因為寶寶這樣睡覺...

一名兩個月大的男嬰,下午因獨自俯臥睡覺造成窒息,被母親發現後緊急送醫救治。然而,男嬰到醫院前就已失去呼吸心跳,急救仍不治。所以,小編提醒家長們,寶貝睡姿很重要,千萬別大意,否則後果很 嚴重!

示意图:图中不是真正男婴家长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原來孩子的媽媽周女士想著以前每次只要讓兒子側著睡就不哭了,便讓其側著睡,哄了一會兒,兒子果然睡著了。但是忙活了個把小時後,發現孩子已經從側睡變成俯臥睡,無論怎麼呼喚孩子都沒任何動靜。周女士驚慌不已,抱著孩子立即往附近診所跑,診所醫生發現孩子沒了呼吸、心跳,讓周女士趕緊送大醫院救治。半小時後,等周女士抱著孩子哭著來到醫院時,寶寶已面色發紫,呼吸、心跳全無,神志喪失。醫護人員迅速對其採取搶救措施,經1個多小時救治仍無力回天。



寶貝哪種睡姿最正確?

仰臥睡姿大多數的中國父母習慣於讓嬰兒採用仰臥的睡姿,這樣便於父母直接觀察嬰兒臉部的表情,寶寶的四肢能夠自由地活動。但是仰臥時寶寶容易發生嘔吐,由胃反流到食道的食物吐出後,會聚積在寶寶的咽喉處,不易由口排出,較易嗆入氣管及肺內,發生危險;另外對寶寶的呼吸不利,由於受重力影響,喉部會阻擋呼吸氣流自由進出氣管口,一旦氣流阻力增大,寶寶在仰睡時呼吸就會有雜音(鼾音),造成呼吸困難,對原本呼吸就不順暢的嬰幼兒不合適。俯臥睡姿



父母普遍認為,小嬰兒趴著睡容易阻礙寶寶呼吸引起窒息。 俯臥睡眠姿勢優點是有助腹脹氣的寶寶排氣;缺點是睡姿不正確或床、枕頭等物品太軟,易造成寶寶口鼻陷入而使呼吸不暢甚至導致生命危險,同時對心、肺、胃腸及膀胱等臟腑器官的壓迫較重等。


側臥睡姿

側臥最好採用右側位,能避免心臟受壓,又能預防吐奶,特別是剛吃完奶後寶寶更應右側臥,有利於胃內食物順利進入腸道。


缺點是若始終朝一側睡,易發生臉部兩側發育不對稱以及歪扁頭、斜視等。

專家提醒

一歲以內的寶寶建議採用仰臥、側臥、俯臥3種姿勢交替睡。當旁邊沒人照顧時最好選仰臥睡姿,同時注意棉被等不要遮掩住寶寶口鼻;有人照料時可選側臥、俯臥睡姿,特別是採取俯臥睡姿時,需密切關注寶寶的動態。如果孩子的睡眠姿勢突然改變,一定要檢測孩子的身體變化。季節轉換的時候,孩子容易不舒服,家長在護理上要精心一些。


寶貝睡姿咋矯正?

專家介紹,孩子經常處於一個體位睡眠的話,頭就會睡偏,另外,孩子這個體味跟他孕期時在媽媽子宮內位置的姿勢也有關係,應該糾正一下。六個月以內的孩子睡眠姿勢改變,對於偏頭會有很好的糾正作用,逐漸頭就會圓起來。

糾正方式:孩子在睡眠比較淺的時候不要動他,他會不接受,會哭鬧不安,轉到他喜歡的位置接著睡。在孩子睡著十五到二十分鐘,比較沉的時候,幫助他改變一下體位,是循序漸進的改變,開始少一點,然後再多一點。改變以後,幫他用舒適的枕頭、被子倚一下,保持這種體位。剛睡著,不要動他,動他也不會接受,孩子逐漸變成轉動的睡就可以了,兩側臥位,加平臥位,都是可以的。如果這樣轉著睡的話,孩子的頭逐漸就圓起來。



现在就下载我们 Wellness Lab 健康验中心的手机软件以得到更多健康知识及优惠活动吧! 
Download Our Wellness Lab Mobile Apps to get more health info and promotion now! 

更多健康信息及优惠活动请关注我们:Wellness Lab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为什么古典乐能降低血压?

我们都爱音乐,听音乐有益心理健康,提高情绪。然而你是否知道音乐有助于心脏健康呢?本文中,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将告诉你某些音乐带给我们的意外之喜——降低血压。



如果你想保持心脏健康,你可以多听听收音机。医生发现听古典音乐频道足以降低你的血压。但你应避免最新的流行音乐和rap(说唱),它们会导致血压飙升。


根据牛津大学研究,不同的音乐节奏对我们的脉搏和血压有深远的影响。心脏病学家发现,某些歌剧和古典管弦乐作品能完全与身体的自然节奏同步,大大降低了听众的血压。

但是,快节奏的说唱、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有相反的效果,会提高听众的血压。研究者给参与者听了风格迥异的音乐并分析每个人的心血管反应,包括血压和脉搏。


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的舒缓的作品,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提取的部分和印度的锡塔尔琴音乐对降低血压十分有效,可能成为强大的治疗工具,研究者说。然而,节奏更快的古典音乐作品,如维瓦尔第的《四季》却没有相同的影响。


作者彼得(PeterSleight)教授说,身体的自然节奏是音乐作用的关键。在英国曼彻斯特举办的心血管学会工作会议上,他解释说,人体血压大约每10秒升降一次——一些作曲家的节奏风格,特别是威尔第,在其作品中保持了这种节奏。“威尔第的很可能是一个生理学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保持了这种10秒的节奏,有助于降低血压。”他说,“你也能在作品《万福玛利亚》中感受到相同的效果,这也是天主教会的人都会唱的圣歌。”


他补充说:“音乐已经用作商业用途,用于镇静治疗。但为了研究其有效性,我们研究时已经考虑到这种作用了。我们的研究提升了对音乐的理解,尤其是某些特定的乐曲节奏会影响心脏和血管。但是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减少人们对于音乐治疗作用的怀疑。”


英国心脏基金会的医务副主任杰里米·皮尔森(JeremyPearson)教授说:“我们知道,压力可以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作用,具有镇静作用的音乐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然而,尽管彼得教授发表了对音乐的新看法,但我们还需要更强有力的证据,这样才能保证心脏病学家开出有效的处方,告诉你每天听一会儿泰勒·斯威夫特,还是听30分钟维瓦尔第。”



现在就下载我们 Wellness Lab 健康验中心的手机软件以得到更多健康知识及优惠活动吧! 
Download Our Wellness Lab Mobile Apps to get more health info and promotion now! 

更多健康信息及优惠活动请关注我们:Wellness Lab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