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可以是功能性异常,也可以是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表现。老年人以慢性功能性便秘多见,也有因其他内、外科疾病所致,如肛门疾患引起的疼痛,结肠内外肿瘤、炎症、结核等引起的梗阻,糖尿病、焦虑症、抑郁症等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低血钾性肠麻痹等,均可导致便秘。
(一)原发性因素
1.饮食因素
一些人饮食过少,食品过精过细,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份不足,对肠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肠蠕动缓慢,不能及时将食物残渣推向直肠,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份过多吸收而使粪便干燥。进入直肠后的粪便残渣因为量少,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
2.排便动力不足
排便时不仅需要肛门括约肌的舒张、提肛肌向上向外牵拉,而且还需要膈肌下降、腹肌收缩、屏气用力来推动粪便排出。年老体弱、久病卧床、产后等,可因膈肌、腹肌、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减弱,腹压降低而使排便动力不足,使粪便排不干净,粪块残留,发生便秘。所以老年人多出现便秘。
3.拖延大便时间
一些人把大便当作无关紧要,可早可迟的事,忽视定时排便的习惯;或因工作过忙、情绪紧张、旅行生活等,拖延了大便时间,使已到了直肠的粪便返回到结肠;或因患有肛裂和痔疮等肛门疾病、恐惧疼痛、害怕出血、不敢大便而拖长大便间隔时间。这都可能使直肠壁上的神经细胞对粪便进入直肠后产生的压力感受反应变迟钝,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而不引起排便感觉,形成习惯性便秘。
上厕所不专心,导致便秘 |
4.水份损失过多
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失血及发热等均可使水份损失,代偿性引起粪便干结。
(二)继发性因素
1.器质性受阻
肠管内发生狭窄或肠管外受到压迫时,如肠管良性和恶性肿瘤、慢性炎症所引起的肠腔狭窄变小、巨结肠症引起的直肠痉挛狭窄、手术后并发的肠粘连、部分性肠梗阻等,或腹腔内巨大肿瘤,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以及妊娠、腹水压迫大肠等,可控粪便通过受到障碍,在肠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形成便秘。近年来通过排便造影、肛肠测压、结肠传输时间测定、盆底肌电图等技术检查手段,发现了新的便秘类型,称出口处梗阻型便秘(或盆底肌功能不良)。特点是排便时盆底出口处出现梗阻因素,其中有些可经外科手术消除或缓解。出口处梗阻型便秘此处不作介绍。
2.大肠病变
如过敏性结肠炎、大肠憩室炎、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可引起大肠痉挛、运动失常,使粪便通过不畅而发生便秘。直肠炎,肛门裂以及肿瘤,瘢痕性狭窄性均可便秘。
(网上截图)便秘是痛苦的事情 |
3.药物性便秘
药物影响服用碳酸钙、氢氧化铝、阿托品、普鲁本辛、吗啡、苯乙哌定、碳酸铋等,及铅、砷、汞、磷等金属中毒都可引起便秘。除有些药物有致便秘的副作用外,还应该警惕治疗便秘的药物本身就可以引起医源性便秘,如酚酞、液体石蜡、甘油、琼酯、硫酸镁等,长期应用后可降低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使肠蠕动和排便反射麻痹,即使肠内有足量粪便,也不能产生正常蠕动及排便反射,因而导致顽固性便秘。即形成顽固的“泻剂成瘾性”便秘。中药如番泻叶等,“服之即下,停之又秘”,同样可致“成瘾”。
4.神经精神因素
脑与脊髓的病变可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对肠壁的作用过强而产生便秘。有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对便意容易忽略,昏迷病人可丧失排便反射,这些情况均可引起便秘。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惊恐、情绪紧张、忧愁焦虑或注意力高度集中某一工作等会使便意消失,形成便秘。此外,神经系统障碍、内分泌紊乱、维生素缺乏等亦可引起便秘。
▼ 免责声明
本刊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