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Wednesday, 2 September 2015

可怕!每年有165萬人都是這樣死的!比癌症更可怕的死因居然是...

柴米油鹽,是生活的必需品,但你知道麼,吃鹽太多對身體沒好處。有報導指出,全球每年165萬人死於吃太鹹! 另外,吃太鹹就要當心7種病,那麼如何吃得清淡健康呢? 下面教你科學食用鹽的方法!


鹽是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但是過多的鹽也不利於生命。醫學家普遍認為,多吃食鹽容易患高血壓、心肌梗塞和癌症等疾病。醫學家建議,應該使城市每人每天吃鹽量從現在的20克左右降低到10克甚至5克以下,以減少一些疾病的發病率。專家稱,有近50%的中老年人,每天鹽的攝入量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6克的臨界值。

全球每年165萬人死於吃太鹹


  據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每年因為吃鹽過多而引發的心血管疾病致死病例多達165萬。

  新研究由美國塔夫茨大學領導的一個100名學者組成的研究組完成,首次量化了過量攝入鈉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該研究首先通過對66個國家鈉攝入情況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分別確定了鈉攝入量對血壓的影響以及血壓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之後將分析結果與187個國家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數據進行了對比研究。


  最終得出結論:僅在2010年,全球大約165萬人因為鈉攝入過量而導致致命心血管疾病。研究發現,全球人均每天鈉攝入量為3.9克(1克鈉相當於2.5克鹽),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鈉日攝入量僅為2克。

少喝菜湯晚放鹽,營養師教你如何吃得清淡

  其實,口味偏淡、偏咸只是飲食習慣,只要適應後,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會有不適應狀況。如果一下子舌頭不適應,可以用醬油、蔥、姜、蒜、醋、花椒等調味料來取代鹽,彌補口感上的不足,甚至可以採用西式沙拉代替炒菜。教給大家如何吃得清淡的一些具體方法:

1、每日攝鹽應小於6克鹽能增鮮味、解膩、殺菌防腐。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每天都必須攝入一定的鹽來保持新陳代謝,調整體液和細胞之間的酸鹼平衡,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另外,含碘的食鹽還有益於甲狀腺。

2、多放醋、少放糖。酸味可以強化鹹味,烹製菜餚時放點醋等調味品,可以幫助舌頭適應少鹽食物。

3、晚放鹽勝於早放鹽。平日做菜時,待菜炒熟後,把鹽撒在食物表面,不要讓鹽進入食物內部。最後放鹽,而不是邊炒邊放鹽,既能減少鹽量,又能相對保持口感。

4、限制含鹽調料。一勺雞精半勺鹽,醬油、雞精、甜麵醬等調料中,也含有鹽分。

5、查看食物標籤。儘量選擇含鈉(Na)低的包裝食品。

6、儘量不要喝菜湯。鹽溶於水,菜湯中含鹽量高,不喝吃菜剩下的菜湯,可以減少近1/3的食鹽攝入量。

7、多吃高鉀食物,可促進鈉的代謝。蔬菜、香蕉等水果,海帶、開洋等高鉀食品,可以促進鈉的代謝。

8、少吃醃製品、少吃方便麵。一個99克普通杯麵含有7.8克鹽,一包辣醬麵就有6克多(標示含鈉量為2500毫克)的鹽,一天的鹽分很容易就超過了。

9、改變烹飪方法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因為高溫烹飪用鹽多,所以少採用高溫的煎、烤、炸等方法,多採用低溫能保留食物原味的蒸、煮、燉等烹調方法更有益於健康。

鹽溶於水,湯中含鹽量高,减少放鹽最好

  哪些食物是「藏鹽大戶」呢?

  1、速食、加工類食品。如方便麵、披薩、漢堡、油條、面條、早餐麥片、豆腐絲、素雞、包子饅頭等等。發麵用的小蘇打就是碳酸氫鈉,加入到速食、快餐類食物中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但是卻在無形中增加了身體鹽的攝入。同時,火腿、香腸、醃肉、扒雞、午餐肉、松花蛋、肉鬆等加工類食品,在製作過程中已經浸入了大量的鹽,所以此類食物都含有高鹽。


  2、零食、飲料類食品。零食是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因為有些人認為沒有鹹味就不含鹽,不會把甜味食物與高鹽聯繫到一起。比如餅乾、蛋糕、點心、冰淇淋、奶酪等,這些食品的生產工藝需要加入含鈉的輔料,如發酵粉(碳酸氫鈉),和功能性的添加劑,如調節酸味的檸檬酸鈉、防腐用的苯甲酸鈉等。同時,零食中的的魷魚絲、牛肉乾、海苔、薯片、瓜子、蜜餞等食物味道本身偏咸,可見其中含有鹽分不在少數。


  3、調味品類。包括醬油、醋、味精、雞精、蚝油、豆瓣醬、辣醬、韭菜花、腐乳等都含有鹽。比如醬油,每5毫升醬油相當於1克食鹽,所以做菜時放了以上這些調味品就更要減少食鹽的量。


Tips:連天然食物中都含有鈉,包括肉類、魚類、蝦貝等水產品;許多蔬菜,如空心菜、豆芽、紫菜裡,也都含有天然的鹽。所以在選擇食物的時候,儘量少吃高鹽食物,做到對每天每餐的食鹽量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夠合理飲食,保持身體健康



现在就下载我们 Wellness Lab 健康验中心的手机软件以得到更多健康知识及优惠活动吧! 
Download Our Wellness Lab Mobile Apps to get more health info and promotion now! 

更多健康信息及优惠活动请关注我们:Wellness Lab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健康资讯,品味健康人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